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用户名(ID): 密码(P): [注册新用户]
qy
 
 
当前页面 | 首页 | 钟表论坛 | 专家论坛
 
精益求精 与时俱进 上海手表制造业发展论坛演讲之三
发表时间: 2007/9/7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关于国内机械表制造业发展状况和运作方法的一些想法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倪海明

 

在今年7月15日闭幕的上海市委八届七次全会上,有一个关键词:发展。围绕这个关键词,就是与会同志在会上讲的三句话:一是不发展没出路,二是发展慢会落后,三是发展还要求质量。

这三句话非常好。因为它把方向、速度和实效结合起来,体现了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原则。

今天,我把这三句话引进我们的发展论坛,目的是让我们一起立足发展,正视机械表制造业的现状,解答我们面临的和即将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    无法微笑的现状

行业资料显示,国内机械自动表刚起步时,其年销量为16.42万只,2000年增加到119.25万只,总量增到7.26倍。2004年,机械自动表已逼近1000万只大关,为2000年的8.39倍,而且品种全、功能多。

1000万只机械自动表,再加上翻几倍的石英电子表,使我国理所当然成世界制表业大国。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各类手表产量已经达到世界总量的75%,可以说,五大洲四大洋随处都可见到中国生产的手表。然而,每年这么大数量的手表销售额,却不到世界手表总销售额的6%。

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知识产权与企业自主创新”专题研讨会上,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苏勇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苏勇问自己的学生戴什么手表,结果50位学生中只有一位戴的是上海产的手表。为什么进口产品又有名气,又有大钱可以赚?分析原因,苏教授认为这既有企业自身应变不及、战略缺失的失误,也有跨国企业内外夹攻的无奈,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说到企业,就不能不谈到国内手表制造企业所处的位置。大家

都知道,描绘当今行业利润从研发到消费整个产业链上的分布情况,有一个说法:“微笑曲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产业链上游和下游也就是掌握知识产权等核心技术的研发等环节和流通环节的利润相对丰厚,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空间日益窄小,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这一环节。于是,这一利润曲线就呈现出中间低两头翘的“微笑”形态。

然而,现状让我们难以微笑。要获得真正的微笑,我认为,在现阶段,我们手表制造业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做好产品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含量,从外延式增长走向内生性增长,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    技术创新是产品升级的“发动机”

手表行业的同仁都清楚,石英数字表技术是瑞士人发明的。但

瑞士发明者没有认清它的价值,在投资发展上行动迟缓。日本人敏感地发现了它的作用和市场前途,于是乘虚而入,很快做出精工表,销往全世界,引发了计时器的革命。当瑞士人猛然醒悟时,早已生米变成熟饭,已无回天之力了。到1982年,当电子表充斥市场,钟表出现供过于求时,精工表制造商又用设计钟表的一些关键技术来生产电子产品,模仿彩电制造技术,设计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彩色电视机。

无数事实证明,技术创新是企业活力的不竭源泉。从制表业总

体环境看,我认为,我们已具备技术创新的充分条件,具有推进产品升级的能力。首先,有五十年历史的国内制表业,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在满足人民群众消费的同时,引进、制造了大量专用设备,积累了丰富的工艺、工装和加工经验,造就了一大批产品开发人才。其次,随着材料、检测、精密加工设备等相关产业水平的大幅提升,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实现高附加值化奠定了基础。

事实正是这样。从本世纪初起,我们制表业的同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紧贴世界多功能机械表发展潮流,开启了技术创新这台“发动机”,先后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了产品的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能级。从“短平快”滚动式开发,到技术成果转移的高端产品深度开发,再到世界手表顶级的经典产品,使多功能机械表在国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品种多样、款式丰富的产品连瑞士钟表界专家都惊讶不已。六月份,瑞士钟表协会的主席访沪见面时第一句话问的就是“这几年中国钟表业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可以说,几年来的技术创新,我们制表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优势保障,也正逐步改善行业总体环境,提高赢利水平。

不仅如此,为保证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同仁还在企业组织结构、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有益探索,出发点就坚持错位发展,扩大优势领域,使资源配置转换到效率高的区位,寻找和确立最适宜企业发展的道路。

我认为,这是我们都已经充分注意到,并且从自己到他人再到整个行业,大家都非常欢迎的事情。毕竟,股东投资求回报,银行注入图利息,员工参与为收入,合作伙伴需赚钱,国家人民得税收,做企业这五个方面谁都不能亏待。而同样不能不引起我们大家注意的,是一种新产品从酝酿准备阶段到制造出来,都只是实现了创新的第一步,而它能否转化为现实需要,还需要有结合相应市场的、非技术性的创新。

这是句较长的话。用最简单的大白话来说,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确立技术与市场的“最佳婚配”。

三、    如何实现技术与市场的“最佳婚配”

我看,“最佳婚配”的形象说法有八个字:“和谐相处,勤劳致

富”。这可以用作夫妻老婆店的对联,也是技术与市场深层次关系的描述,中心内容就是“和谐、致富”。

    第一,讲配置。目前国内机械表生产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国际上也采用以销定产的方法。因此,对具体企业来说分两方面。就企业资源而言,是熟知自己手里有多少资源,可以做多大范围的事情。诸如资金、装备、专用技术、人才等等,这些资源各占多少比重,在资源运作中可能产生某种程度此消彼长的情况都应当有个总体估算。就资源运用而言,则需准确把握创新规律,正确处理最高目标与阶段性任务的关系,充分考虑起始、发展、成熟、持续不同创新阶段的层次和重点,才能掌握适度原则,有利、有节推进技术创新。只有科学、合理地配置了各类要素,才能让其发挥最大综合效能。

第二,抓定位。如果说配置各类要素是“知己”,产品定位就是“知彼”了。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还将有什么方面的要求,从现在顾客到潜在顾客,都是企业产品定位的考量依据。《细节决定成败》中有这样一段话:“上海内环高架桥不许1吨以上小货车上桥,一个月以后,0.9吨的日本小货车在上海接受订单”。如此快的反应速度,充分适应市场需求,不能不说是市场—企业—市场互动关系的一个好例子。

第三,出层次。之所以叫产品的技术创新,从构思到固化的结构、款式,必然有一定甚至是较大的难度系数,也存在一定风险。为减少企业负荷,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我看首先还是以稳健为主,逐步构筑巩固的产品平台,在取得资金、经验积累之后,有序地推高产品层次。其次,以质量稳定、功能可靠为基础,在产品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前提下,细分产品层次,进行不同组合,形成同一品牌产品的纵向价格区间。一方面,尊重消费者行为习惯和心理因素,使客户有多样化选择。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展技术创新成果,落实企业的成本管理,提高产品的抗风险能力。这种方法,已为世界上不少汽车、手机品牌的创新事例所印证。

第四,寻节点。企业综合实力、产品的市场认可程度、档次、投放数量LL怎样平衡,节点在什么地方?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宏观的还是要回到微观中去,这大概是一条不可颠覆的道理。有资料表明,麦当劳进入中国之前,进行了五年时间的大范围调查,还根据中国人身高体形确定最佳柜台、桌椅的尺寸,并在北京的五个地点间反复比较,最后选定一处并一炮打响。其中的奥秘无非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关系中的最佳节点。但如何切准这个“点”,就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了。

第五,求合作。分工就是合作,交换就是互补。多年的发展经历,使我们都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与专业研究机构的联合,进而建立一种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既可以发掘各类社会资源,进行优势互补,细化社会分工;又可以节省创新成本,实现资源分享,利益共享;还可以变劣势为优势,让优势更强大,推进技术创新,引导消费市场。这样,企业的生存空间将逐步扩大,行业的合力也会不断增强。

     

讲配置、抓定位、出层次、寻节点、求合作,实际上最终还是体现了一种理性、一种和谐。与此相反,任何一种急于求成、盲目启动恰恰来自于一定的不和谐。

一、    目标: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优势

2004年,著名的耐克公司实现销售123亿美元、利润近10亿

美元,分别为2004年上海422项名牌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的1/5多、利润的近1/10。可耐克公司在全世界没有属于自己的一家工厂、一条流水线,靠的是强大的研发设计、供应链建设和终端网络体系,当然离不开凝聚着智慧、财富的知识产权。

知不足然后近乎勇。可以肯定地说,知识产权优势,是在我们既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上形成的更核心层次的产业优势。如何达到这个目标呢?我看,就短期战略来说,我们制造业同仁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在“干中学”,发展实用技术,打造核心技术,扩展专利技术。就中期战略来说,要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趋势,促进不同领域先进技术和产品的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个性化生存能力。就长期战略来说,要加强基础研究,加大资本和人力投资,创立和发展产品创新体系,提升产品文化内涵,营造全新品牌形象,获得在世界上的话语权。

    我一直在想: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总会有一天,我国将真正成为世界钟表强国而不仅仅是世界钟表大国。那么,为了这一天,从现在起,我们有责任、有理由在自己的产品上努力谱写“中国创造”。相信,这一天不会十分遥远。
 
 
     
友情连接:
会员企业: 上海表业有限公司 上海青雅钟表销售有限公司 上海富士达时计有限公司 上海汉斯钟业有限公司 上海金时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日月眼镜城 上海星钻秒表有限公司 上海关勒铭有限公司 上海摩士达钟表进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协力卷簧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靖和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精铁时实业有限公司 ---------- 行业协会: 香港表厂商会有限公司 香港钟表业总会 瑞士手表工业联合会 日本时计协会 台湾区钟表工业同业公会 美国钟表制造者协会 中国钟表协会 中国钟表信息平台 俄罗斯钟表网 澳门国际珠宝钟表展 时间科普网站
版权所有:上海市钟表行业协会     沪ICP备:16019496号-1      沪公网安备31010502001204号
本网站所有图片一律不准转载,否则追究转载者一切法律责任!
联系地址:中国上海市番禺路50号 邮编:200052 电话:+86 21 62804625 传真:+86 21 62804625

E-mail:caihm@vip.sina.com
网站建设求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