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钟表行业以广东、福建、天津、山东、上海为主的产业格局呈现产业转移趋势,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更加明显,新的产业正在形成。中国钟表网将依次为您分析解读全国各地主要钟表产业基地的特点及其近期建设情况,以飨读者:
一是以深圳为代表的传统钟表产业基地升级。钟表业是深圳的传统优势产业,深圳的钟表产量占全球钟表产量的四成,拥有140多个品牌,在全国品牌手表销售市场占近60%的份额。随着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壮大,提升规模效应才能激发新的增长空间,因此深圳市政府在宝安公明新区投资2.53亿元,规划114万平方米土地建设深圳钟表产业集聚地。建成后,拟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和主要配套企业50家,总投资35亿元,建成后预计总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深圳钟表产业集聚地的建成,必将会为深圳钟表业从品牌到经营带来一次全方位的提升。
二是以广东和平和辽宁丹东为代表的产业基地整体承接。随着2005年,粤赣高速公路的开通,和平成了广东向大陆腹地拓展市场的“桥头堡”。2006年,和平县与深圳市福田区联手创建福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过与深港钟表业联合商会经过多次接洽,该县成功引进钟表企业41家,并于2006年与深港钟表业联合商会签署了建设钟表产业集聚地的合作协议。
相比广东和平的白手起家,辽宁丹东手表工业园项目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丹东手工业园依托辽宁手表工业有限公司,是我国手表工业的老基地,具有一定的手表和手表零部件生产基础。辽宁手表工业园规划投资8亿元,占地53.4万平方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规划面积13万平方米。中国钟表网了解到目前园区招商工作全面铺开,目标是承接香港钟表工业的精密加工企业。
三是以天津海鸥为代表的现代都市工业园建设。“海鸥现代都市工业园”集机械手表机芯、精密机械加工和精密仪器设备制造为一体的产业基地,于2007年11月份被列入天津市重大工业项目。该项目投资10.8亿元,占地158亩,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2010年10月竣工后,可形成年产1000万只中高档机械表机芯、100万只海鸥中高档成品表、40亿元产值收入的规模。
深圳、广东和平、辽宁丹东和天津海鸥三种类型的产业基地的建设,尽管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已经比较清晰地勾勒出未来中国钟表制造业的发展格局。广东、福建、天津以及山东和上海将继续发挥传统的技术优势,通过品牌文化和核心技术的两大竞争力,逐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并通过自己的人才优势、资金优势通过与广东和平和辽宁丹东为代表的产业加工基地的合作,形成中国钟表行业梯队发展、良性循环的新的发展格局。
最终这种格局能否形成,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是,在这种自发形成的阶段,亟需国家行业组织对这种现象加以高度重视,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避免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带来过大的负担。
(来源: 手表门户网) |